冬季老人谨防滑倒摔伤
发布时间:2018-10-23 发布人:畅步防滑
近日,家住房县的93岁老人雷婆婆不慎跌倒,导致股骨、手臂多处骨折。老人年事已高,患有多种疾病,手术风险较大。紧急关头,太和医院开展多学科协作,制订周详的手术方案,成功为老人实施了股骨头置换手术。
12月10日早上,雷婆婆起床刚走了两步,就脚底打滑跌了一跤。雷婆婆的女儿朱女士闻声赶来,把母亲扶到沙发上。
看着母亲一直喊疼,朱女士担心她是骨折,连忙拨打120将母亲送到当地医院。经检查,雷婆婆的左股骨粗隆间、左手臂都出现骨折。如不及时手术,容易引起呼吸道及泌尿系统的感染,甚至带来静脉血栓等多重并发症,危及生命。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,当地医院建议立刻将老人转到太和医院。
11日晚上,雷婆婆住进太和医院骨科一病区。主任医师卢云检查发现,雷婆婆不仅身体多处骨折,脏器功能明显减弱,还有高血压、骨质疏松、静脉血栓、肺部感染等基础疾病。
如何为高龄老人进行安全、有效的股骨头置换手术,成为摆在医生眼前的一道难题。一般来说,高龄患者对术中麻醉耐受性差,且围手术期风险高。卢云表示:“如果选择保守治疗,病人长期卧床会引发多种并发症,最终还是会危及生命。”
经与家属沟通,最终决定还是采用手术治疗。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等特殊性,骨科邀请了神经内科、呼吸内科、心血管内科、麻醉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联合会诊,制订了最佳治疗方案,把手术风险降到最低。治疗方案提出,使用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、术中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加腰麻的方式,确保患者一旦病情变化能及时得到医生的精确处理,并特别注意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。
经过精心准备,15日上午,雷婆婆被送入手术室。术中,各科专家凭借高超的手术技巧和娴熟的手术经验,在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里,在老人左髋部切开8厘米小口,成功进行了特制股骨头置换,并对其他骨折部位进行了复位固定。
整个手术过程,雷婆婆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。看到母亲从手术室出来,朱女士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。她告诉记者:“母亲毕竟年纪大了,任何手术对她来说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。多亏太和医生的精湛医术,帮助我母亲渡过难关,我们家人都非常感激。”
“磁性护理”助患者早日康复
卢云介绍,精准手术只是髋部骨折治疗中的一个环节,而优秀的关节功能和运动能力则是接下来治疗的重点。压疮、坠积性肺炎、深静脉血栓、术后抑郁等,这些并发症更需要专业的护理和规范的康复流程。
在骨科一病区的护士长边竞、管床护士胡光菊专业细致的护理下,雷婆婆的压疮和肺炎得到迅速控制。该科室的医护人员为雷婆婆制订了个性化的快速康复锻炼流程。
每天下午,胡光菊都会为雷婆婆做康复训练。看见老人术后吃不下饭,胡光菊建议家属将食物搭配好后打成糊糊,再让老人吃下去。胡光菊得知雷婆婆长期卧床排不出大便,她不顾刺鼻的臭味,娴熟地帮老人抠出粪便。
看到胡光菊为母亲做的一切,朱女士感动不已。她说:“太和医院的服务态度太好了,有些地方我们儿女都不一定能做得周全。每次看到她们,都是把笑容挂在嘴边,从来没有一句不耐烦的话,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,心里既温暖又感动。”不仅是朱女士,同病室的病患都对医护人员称赞不已。
面对患者的感激和赞美,从医20年的胡光菊谦虚地说:“这都是我应该做的。每当看到病人有痛苦,我就觉得应该马上去帮助他们减轻痛苦。能得到患者的理解,我非常欣慰。”
“能得到患者的赞誉,要归功于医院多年来持续推行的‘磁性管理’,让护理体现温度,以患者为中心,着力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,提升患者的依赖感;以护士为核心,全面开展护士关爱行动,增强护士幸福感及归属感。”边竞告诉记者,“深入发掘患者的价值需求,持续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”,是太和医院长期以来的坚守和追求。通过开展热心接、耐心讲、细心观、诚心帮、温馨送、爱心访等一系列举措,构建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磁性服务链,培养护士主动服务意识。
冬季老年骨折患者增多
边竞告诉记者,入冬以来,因外伤导致骨折的老年患者增多。冬季气温低,人体血液循环较慢,四肢灵活度降低;雾霾雨雪天增多,路面湿滑。老年人由于视力弱、听力差、肌力下降、平衡力不好、骨质疏松,甚至神经系统的疾病,都容易跌倒导致骨折。
老人跌倒后,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救助,很容易酿成悲剧。尤其是一些独居老人,更应该了解如何在跌倒后及时自救。
医生提醒,冬季,老人最好在天亮以后出门,冰雪路面不涉足,跌倒不动先呼叫。老人家中还应准备护栏、地灯等防滑设施。起夜先一坐、二站、三迈步,每迈一步停留片刻,早起不易过猛,彻底头不晕眼不花再下床,以防体位性低血压产生。
万一跌倒,要注意保护好头部,尽可能地将损害降到最小。保持镇定,感到疼痛时不要随意移动,可大声呼救寻求他人的帮助,及时就医。